川味藤椒缽缽雞的正確做法是什么?
夏季的市場里,經常能淘到川味十足的當季新鮮食材,新鮮的青藤椒對我來說就是最近的大福利。借著藤椒的新鮮勁兒,分享一道四川人民再熟悉不過,外省朋友可能會熟悉又陌生的藤椒口味小吃——藤椒缽缽雞。買不到新鮮藤椒的朋友用干的青花椒或者超市里買一瓶藤椒油來做也是可以的。
對于我來說,剛到樂山時對火遍全國大街小巷的這個“串串”一直很迷惑,麻辣燙,串串香,缽缽雞……都是一串一串的用竹簽穿起吃,可怎么叫起來名字又各不相同呢……經常和本地朋友閑聊時就討論這個,一來二去漸漸有點明白了,某種程度上麻辣燙和火鍋串串基本上是差不太多的,可能差別就僅存于稱呼。
缽缽雞現在早已是樂山優質名小吃,發源于樂山,樂山的神奇就在于不管四川哪里的小吃,只要味道巴適,在樂山這片土地上就可以快速生根發芽,大放異彩,其掀起的熱潮往往比發源地更甚。
我吃到的冷鍋串串一般是老板幫你現燙,再把所有燙好的串串浸入盛了大半盆溫涼香料紅油的大容器中降溫,后連容器一起端上桌食用;而我吃到的缽缽雞一般看不到老板啥時候燙的菜,門口擺滿了有著漂亮花紋的大陶缽,缽里有撒滿芝麻,香料油十足的紅味或白味雞湯,里面浸泡著大把大把種類豐富的串串,老板不時將串串一把握住整個翻個身,再用巧勁兒壓壓竹簽,讓露在上層的串串也能夠充分在料湯里浸泡。吃時食客自己挑選,葷素按竹簽計費,此外這兩種冷串串都可以搭個蘸碟。
我以前很喜歡去吃一家叫樂山唐記的藤椒缽缽雞。最早喜歡吃紅味的,就是被省外的朋友也熟識的紅彤彤顏色的那種串串,但后來發現白味的其實不但清爽更耐吃,而且其實滋味一點也不寡淡。別看就是表面那點藤椒油和星星點點的青紅辣椒圈,但該麻該辣的滋味都有了,素雅卻不失濃烈,成功的俘獲了我們兩的舌頭。
開頭我說,外省的朋友看今天的串串可能是熟悉又陌生,熟悉就在大家都是串串,陌生可能就在不是傳統印象里紅彤彤撒滿芝麻的樣子。我還是挺想給大家推薦推薦這種藤椒口味的小吃的,如果你吃得了麻甚至很熱愛藤椒這種清爽的麻味,今天的藤椒缽缽雞將會顛覆你對紅油串串的認識,成為你的新寵噠
材料(分兩撥:雞湯+串串):
簡易雞湯部分:筒子骨+雞肉,蔥、姜、辣椒、鮮青花椒適量,黃酒適量
串串的部分:雞湯,青藤椒,小蔥,細長型的小米辣和青二荊條,以及你喜歡的任何配菜(我用了雞爪,雞胗,杏鮑菇,土豆,青筍,蓮藕,木耳,千張)
步驟:
1、熬雞湯。雞肉和筒子骨洗凈,冷水入鍋加黃酒煮沸,撇凈浮沫;
2、撇至雞湯完全清澈無雜質,加入蔥段和辣椒;
3、放入整簇的新鮮青花椒(沒有可放干花椒,主要是去腥,不會麻),小火煲一個半小時,加入鹽;
4、再煲半小時即可關火,如果當天不用,晾涼后放冰箱保存。
5、準備吃串串的當天,取雞湯一鍋,所有準備汆燙的食材洗凈備好;
6、將素菜切片,用竹簽穿起,雞湯重新燒開;
7、可視食材多寡和雞湯味道補些鹽,然后直接在湯鍋中燙蔬菜,按照易熟程度先后取出晾涼;
8、為了方便穿串,雞爪和珺肝切小塊和切片,再加了料酒、鹽和青花椒的水里煮到斷生;
9、中途也要撇撇浮沫,煮好后取出晾涼穿串。沒在原湯中燙是小貝嫌這兩樣味道腥,這種原湯沒有重香料壓味,后期還要浸泡食材,怕先煮腥氣大的食材壞了原湯;
10、青花椒(冷凍后取出沖洗顏色有些變)舂碎,小蔥切碎,青紅辣椒切薄片;
11、鍋底到菜油,倒入舂裂的青花椒,小火慢慢煸出香味,鮮花椒香氣越來越濃,外殼失水逐漸變硬后加入蔥末炒勻;
12、加入青紅辣椒圈略微翻炒,一出辣味就可以?;鹆?;
13、將事先準備好的雞湯全部倒入湯鍋,汆燙過的穿串也可以全部放入湯鍋里浸泡,夏天需整鍋端入空調房,浸泡過程最好不時翻動一下,以便量大的時候泡勻,差不多覺得入味后就可以隨吃隨取了。